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

土壤调查与制图(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总结)

本篇目录:

土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野外调查法,即在野外(田间)通过对土壤形成因素和剖面形态的观察,并结合对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利用情况的综合分析来掌握土壤的基本特征。这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肥力特征以及进行土壤制图的最基本的传统方法之一。

2、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

土壤调查与制图(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总结)-图1

3、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主要研究土壤供应矿质养分的能力及其影响因子与植物营养的关系。内容包括土壤肥力的实质及其指标,土壤养分的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土壤和植物的营养诊断,主要作物对土壤肥力的要求等。

4、因此,为了解决农业的这种特定问题,对土壤层营养素的科学研究方法非常重要。一,土壤营养和施肥 土壤营养 土壤由具有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其构成土壤的三相,即固相,液相和气相。

5、其中土壤与地理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土体中物质和能量的迁移与转化,是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对土壤性质、形态的定性和定量观测与分析,是研究的基本依据。

6、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植物系统的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土壤-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是环境土壤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 研究土壤背景值。

土壤调查与制图(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总结)-图2

土壤普查的介绍

1、土壤普查是一种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的系统性工作,通常由政府或相关机构负责进行。

2、土壤普查是一种系统、全面的调查,旨在了解土壤的特性、分布情况及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土壤三普是指农业的第3次普查农业普查是全面了解三农发展变化情况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4、对土壤分布的自然条件、成因类型、理化性状、肥力、分布、改良利用途径所进行的全国性调查工作。土壤普查内容一般包括:土壤形成因素、典型土壤剖面描述、土壤类型的确定、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土壤评价和低产土壤改良规划等。

土壤调查与制图(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总结)-图3

土壤调查的发展概况

中国近代土壤地理学发展起步较晚,但是从20世纪 30年代之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18世纪,现代土壤学随着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而开始孕育、萌芽。在西欧,许多学者为论证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假说。

土壤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现代土壤分类 诊断定量化土壤分类代表了当今世界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它是依据土壤发生学为指导思想,组织土壤资料数据,采取分类定量化,如以土壤本身性质划分土壤类型的美国诊断土壤分类体系即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土壤调查与制图课程总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