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

早期土壤(土壤的初始状态是什么)

本篇目录:

红黄土-古土壤序列

1、剖面上部为午城黄土-古土壤地层,经野外观察和室内磁化率测量,该段黄土为S24-L33的连续黄土-古土壤沉积,厚34m。经过区域上调查,指望剖面黄土地层之下发育有本区出露厚度最大的上新世红粘土,厚达40.3 m尚未见底。

2、③将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的气候演化与指示全球气候的深海氧同位素曲线进行了对比,确认了中国黄土记录的全球古气候意义;④分析了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古气候代用指标频率谱,认识到轨道参数变化对黄土堆积的作用。

早期土壤(土壤的初始状态是什么)-图1

3、“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曲线能准确地指示古气候的多旋回变化,且可与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曲线相对照。磁化率因此被称作古气候的代用指标。

4、在三门峡盆地低处发育湖相、河湖相沉积之时,高处堆积红黏土-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两者属于同时异相关系,亦即经典的“三门系”包括了底砾层、下三门组和上三门组,其上为黄土所覆盖。

任承统的开展早期的土壤侵蚀研究

年到1927年,任承统与李德毅、沈学礼等,随美国W.C.罗德民博士,进行土壤侵蚀科学研究。

任承统(1898—1973),水土保持学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

早期土壤(土壤的初始状态是什么)-图2

年后,任承统在黄河中游调查渭河流域森林、水利及土壤侵蚀情况,与凌道扬、黄希州等在甘肃着手筹办土壤侵蚀试验示范工作。1940年3月,任承统拟定了《勘定水土保持实验区之调查计划大纲》。

黄秉维1953年首次完成黄河中游土壤侵蚀方式分类,编制出中国第一幅1:400万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分区图。

对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不同降水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模数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研究的重点是长江三峡的水土流失防治。

地球上的土壤来原于哪里,是早期就形成的吗

土壤是岩石在自然界物理、化学、生物长期作用下分解形成的。地球表面最早是炙热的岩浆,岩浆冷却后形成岩石,岩石进一步冷却后天空水蒸气冷凝生成雨降落下来形成海洋。

早期土壤(土壤的初始状态是什么)-图3

在地球形成初期不存在有土壤。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土是地壳表面最主要的组成物质,是岩石圈表层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受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松软物质。一般包括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和液相成分。

古土壤的古气候意义

黄土古土壤(paleosol)是地质历史时期,黄土堆积过程中,由于古气候的变化(暖、湿气候)形成的土壤层,形成后被后期黄土沉积掩埋。

古土壤是一种沉积间断事件的产物,是反映古环境变迁的强有力的证据,其层位代表地层不连续面,具有等时性意义,因此可作为层序划分和对比的依据。

这些土壤也可反映古气候特征。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繁盛。地球上大面积森林长年累月的生长,为后来形成的煤田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煤的生成及含煤岩系代表潮湿气候。

从黄土中夹的古土壤分析,250米厚的黄土中,只有五分之一古土壤层。也就是说,只有五分之一天气适宜植物大量生长、繁殖,形成土壤。

由于土壤中的硅铝率、硅铁率、硅氧化物率具有这一变化规律,因此,在古气候研究中(古土壤),就利用它们的变化来判断古气候变化(刘东生,1985;文启中,1989;曹伯勋,1995)。

古土壤研究方法

微形态学(土壤岩石学)方法是识别古土壤强有力的手段,也就是地质学家过去常用的岩石薄片观察。该方法已经被成功地运用到钙质环境和非钙质环境古土壤的识别(W right和W ilson,1987)。

经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下面几种。 即紧紧抓住所瞄准的元素,研究它在环境中运动的各个环节或在各种介质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二)古土壤及其研究意义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土壤称古土壤,被埋藏的古土壤又称埋藏土壤。土壤形成后极易遭受冲刷,或因地表条件发生变化而改变原来特性。

随着对古土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古土壤的成因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进一步将古土壤按成因分为一系列更为详细的类型。

(2)依据风化壳、底砾岩、古土壤、生物化石的断带和岩性、沉积相的垂向突变以及地层产状的不一致性确定层序边界,并进行多井层序边界对比,通过古生物组合和同位索测年等方法,确定层序的年代,建立盆地覆盖区年代地层框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土壤的初始状态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